2022.07.06

肿瘤科医生戴燕萍 病人回馈温暖医者心

好些癌症病人,由确诊至治疗至行毕余生最后一段路,肿瘤科医生与病人都是并肩作战,俨如战友一样。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戴燕萍坦言,尽管相处时间或长或短,每个病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,她更相信,医者与病人之间,永远有情。

戴燕萍医生

好些癌症病人,由确诊至治疗至行毕余生最后一段路,肿瘤科医生与病人都是并肩作战,俨如战友一样。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戴燕萍坦言,尽管相处时间或长或短,每个病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,她更相信,医者与病人之间,永远有情。

戴燕萍医生因为喜爱小朋友,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毕业时本想当个儿科医生,奈何实习时未能如愿派往儿科实习,那时确有点梦碎的感觉。上天关了这道门,却为她开了肿瘤科这扇窗,是她人生中一个极大转捩点。

「那些年读医,同学大多心仪儿科、外科,肿瘤科不是热门科目,这予人感觉灰暗的部门,机缘巧合下,我实习被编派到妇科肿瘤科,入到去才真真正正接触肿瘤科,见病人、帮病人落化疗,与病人的关系既密切又可以很长久,这与我爱面对病人的个性很切合。」

实习后她选专科,在肿瘤科简介会上遇上香港放射科医学院院长罗振基医生。「罗医生说这科会接触到放射性疗法,外科医生要揸刀,肿瘤科是用放射刀(电疗)消灭肿瘤。除了有设计电疗的机会,也有一些机会去做一些『小手作』,例如鼻咽癌,我们会为病人做埋内窥镜,加上用药,也有做医学研究的机会,觉得这科充满趣味,结果我俾罗医生sell到。」

病人离世仍上心

她之后加入了伊利沙伯医院肿瘤科,年轻医生见病人溘然而逝,尤其是年轻一辈,戴燕萍特别感触。「如此年轻离世,心里会很不开心,第一会觉得可惜,也会抚心自问,有无事情可以做得好些而帮到病人呢?病人不幸离世,不只初入行,到现在还会很上心。」

她初入行时每遇病人过世,都会与同事倾诉,与病人同行一段或长或短的日子,未必能容易放开,上司和同事开解她,病人的生与死无法掌握,尽管医学如何昌明,有些病人就是无办法医好,应该将焦点放在病人临终前的那段时间,减低他们因病带来的身心痛楚,弥补人生遗憾,反而更重要。「我觉得这一科满有意义在于:最重要当然是帮病人延长寿命,如没法子的时候,怎样解决他自身的问题,令当事人令家人都无遗憾。」

病人送上恳切关怀

戴燕萍行医15年,她道出苦与乐。她回想自己过往在政府医院任职时,资源上的困难,像人手方面永远都不足够,工作量又排山倒海,压力沉重。「我们口里嘱咐病人要有足够休息、饮食定时及做运动,其实我们也做不到这样,要On Call就更加忙得不可开交。」

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却又无可比拟。「帮到病人能復元当然喜不自胜,来肿瘤科的病人也并非个个都那么差,大部分在手术后再进行一些巩固治疗,已可减少復发;有些例如鼻咽癌甚至单靠电疗、化疗都能医好。医好一个病人有好大满足感,病人也感受到医生的用心,连番多谢,那一刻令我感动。」

她和一些病人已成朋友,有病人得知她容易气管敏感,除嘱她多喝水外,在下次覆诊时甚至带来汤水。也有一对年轻夫妇,总是甜蜜地一起来见戴燕萍,丈夫是鼻咽癌不幸已经扩散,病情反反覆覆。「替病人检查时因我的手好冰冻,有一天覆诊时他俩带来一个暖蛋,让我双手变暖后才进行检查,将我如此小事也记在心,这是做医生最大乐事!」病人的关怀,令她心里触动。

由拒医到接受的病人

医生提出治疗方案,但也会有病人未必全盘接受。有一个40多岁鼻咽癌病人病情严重,一边眼睛因癌细胞已侵蚀神经綫,不能转动并产生重影,他不信西医,听说电疗有很大副作用,害怕电坏其他正常组织;化疗会杀死癌细胞也把健康细胞一併杀掉,而不肯接受治疗,任戴燕萍如何说服也未竟成功,只能见着他的病情一直恶化,颈项的肿瘤也愈来愈大。

她心里急如锅上蚂蚁,因深知鼻咽癌肿瘤可以快速变大,嘱他试完其他疗法两星期后回来覆诊,结果拖了两个多月。「病人眼见病情每下愈况,终相信我们的说法接受电疗和化疗,这两种疗法令他整个口腔溃烂、痛楚,过程确是辛苦的。好消息是,病人最终医好,现在只需定时覆诊监察,还说:『幸好当时都有听你的话。』我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去治疗病人,满足感好大。」

长者病人的「人情牌」

时至今日,癌症疗法一日千里,但药费高昂往往令病人进退维谷。肺癌标靶药面世初时,一个月疗程索价几万元。一个60多岁、第四期肺癌的伯伯,与20多岁儿子同来看医生,伯伯口中不断说不会花钱治病,自己是不怕死。戴燕萍心感奇怪,难得可用上标靶药延长寿命,有药为何不用?她要求单独与伯伯对话,他才敞开心扉说实话,自己的生命长短不在乎,想留下金钱予儿子将来之用,更不想成为家人负累。戴燕萍说他可申请基金资助药费,伯伯获药费减免。

「对长者最常打人情牌:『你都想多见仔女多些时日,而且还有孙子会希望爷爷长寿。』这招十分奏效,会愿意接受治疗,伯伯最终存活多两年。有时确要了解病人的心事,为他拆解,长者心中多着紧子女、孙儿,而忽略了自己。」

另一个为药费惆怅的是一位40多岁厨师,患上肝癌第四期,并已扩散至脑、骨及肺,身体虚弱需以轮椅代步。他无买保险,妻子为家庭主妇而稚子待哺,厨师工作手停口停未能负担第一綫治疗的标靶药物,他申请药物资助基金,服药后起初有起色,半年后出现抗药性,情况急转直下。

关顾未获资助的少数患者

适逢有免疫疗法研究,数据指肝癌患者10个人中仅两人有疗效,厨师病人也愿一试,幸反应良好,癌指数直綫下跌,肿瘤也缩小不少,由发病至今已两年光景,病人不但毋须再依靠轮椅,更返回工作岗位,令人鼓舞。惟每个月药费3万多元,虽然他也偶尔会吐苦水,指每月薪金差不多都用在药费上,但能与病共存,实属幸运。

「药厂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新药,推出时治疗费用贵是可以理解,尽管也有各慈善机构及团体都推出基金帮助病人,惟部分药物只对小撮患者有帮助,因此未被纳入药物名册中,像上述的厨师肝癌病人,因无任何基金资助需自掏腰包,药效好因此不知会用到何时,这长期负担压力可想而知。」戴燕萍希望政府与药厂共同合作,让这些佔少数患者同样得到关注和帮助。

作者、责任编辑:周美好

▲ 戴燕萍医生希望癌症演变为长期病治疗。「可与血压高、糖尿病般每天服药便可以,病人留得青山在,甚么都有可能,最重要是心存乐观。」(曾耀辉摄)

▲ 戴医生聚精会神为病人进行电疗设计。(被访者提供)

▲ 从恩师罗振基医生手上接过专科资格证书。(被访者提供)

▲ 临床会诊是她(右一)的日常工作。(被访者提供)

▲ 她不时出席癌症专题演讲。(被访者提供)

▲ 戴医生(右三)与医院研究团队。(被访者提供)

▲ 她曾到英国接受医学训练。(被访者提供)

▲ 戴医生曾远赴英国皇家放射学院交流。(被访者提供)

 

原文刊于hket - 副刊版:肿瘤科医生戴燕萍 病人回馈温暖医者心

相关文章

2024.12.05
肠胃消化|胆结石初期无明显症状 诱发胆囊炎恐患癌 晚期手术存活率低
2024.09.23
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?在香港预防感染有什么新手段?
2024.09.02
非常医生|刀尖上的舞者 张宗扬:外科医生要胆大心细
2024.08.23
出国留学/旅行需注意:热门升学地爆发B型流脑(脑膜炎),外游子女建议接种疫苗
2024.08.06
肠道微生态|重建肠道微生态 减轻切除胆石后遗症
2024.06.03
大肠癌筛查 | 大肠镜检查以外的选择!医生拆解2种非入侵性检测方法:粪便多靶点DNA检测及肠道细菌基因检测
2024.04.19
老人小孩如何选肺炎疫苗?多款疫苗对比,守护全家健康!
2024.01.31
肠梗塞|花菇/年糕5类食物易塞肠或恐肠破裂!5种人高危饮食要慢
2024.01.22
如何区分感冒、流感、支原体?该用什么药?
2023.12.29
【脾脏切除】周海媚曾因血小板过低 医生建议切除脾脏 原因+方法+注意事项
2023.12.12
【上呼吸道感染Q&A】即是伤风感冒?小朋友容易患上?症状+高危人士+治疗方法
2023.12.01
上呼吸道感染|小朋友易伤风感冒 医生教6种病徵1招应对
2023.11.24
肠中风症状 | 李帝勋肠缺血紧急开刀!持续肚痛服药不减痛 外科医生:肠缺血死亡率高达9成 原因与血管病最相关
2023.10.06
流感大爆发!建议您尽快接种流感疫苗
2023.10.04
深圳和睦家医院跨境医疗:香港外科医生“北上”为香港人完成手术
2023.09.15
【肺炎球菌疫苗】不要再局限于13价、23价疫苗了,20价肺炎疫苗可以接种了!
2023.08.28
【HPV疫苗】HPV有话说,男生在外要保护好自己!
2022.11.08
【宿便、肠瘜肉会变肠癌?】大肠瘜肉不可忽视!
2022.10.27
乳头痕痒误作湿疹 乳癌徵状逐个讲
2022.04.14
【非常医生】患中度弱听无阻行医救人决心 贴地侠医:身体缺陷让我更体会病人
2022.03.07
【公院转私家为搵真银?】毋忘做医生初心 老兆雄:这里可以跟病人「由唔明讲到明」

立即订阅我们的电子报,接收最新服务及资讯。

如有任何医疗问题,欢迎联系我们、预约咨询。

我们会使用cookies。请表示您是否接受我们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询及服务预约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