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03.07

【公院转私家为搵真银?】毋忘做医生初心 老兆雄:这里可以跟病人「由唔明讲到明」

越来越多公家医院的医生转投私人市场,外科专科医生老兆雄是其中之一。医生转场很多时都被指是为了赚更多钱,但这位医生会承受风险捐骨髓救病人,而心中最想做的是没人有兴趣的临终宁养服务,还会觉得老医生是为了钱而离开公院吗?

老兆雄医生

越来越多公家医院的医生转投私人市场,外科专科医生老兆雄是其中之一。医生转场很多时都被指是为了赚更多钱,但这位医生会承受风险捐骨髓救病人,而心中最想做的是没人有兴趣的临终宁养服务,还会觉得老医生是为了钱而离开公院吗?

这天约了老医生见面,等了又等仍未见人,迟了半小时终于见其身影,姑娘以抱歉的声调请求再等一等,让医生花几分钟咬个面包。

如此忙碌,肯定生意滔滔,但实情却没有想像的盆满钵满。原来老医生一早就去了一间非核心区的医疗中心为病人做肠镜,然后才忽忽来应约。笑他生意好,他就说「想多了」,他娓娓道出箇中原因:「这里照一次肠镜医生赚的钱比在中环少一半。该区的居民收入比较低,轮候公家又要很长时间,自费照肠已经是他们倾尽己力去付出……虽然赚少了,但过程中我觉得开心,总之做到多少便做多少。」

为病人捐骨髓 切身体会病人感受

赚少一半不是人人愿意,老医生则可说是乐此不彼,甚至可以去得更尽,1999年他才行医不久,便为病人捐骨髓,爱心爆棚,但他却觉得是正常不适的事。

「我自小的志愿是想帮人,做医生可以帮到人,又能煳口,对公屋大的我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职业。而做医生就是救人治病,所以捐骨髓是合情合理的决定。」老医生更谦称,捐骨髓的医生不止他一个,而这次捐骨髓的经验,不但救了病人一命,也令他对信仰有更深体会。

老兆雄医生曾经为病人捐赠骨髓。

全身麻醉抽骨髓的过程,亦让老医生感受甚深:「首先在手术前要在手背种豆(静脉输液),我才知道是这么痛的,以后为病人种豆时会尽量拣其他没那么痛的位置。另一个感受就是,当时躺在病床经过走廊被推入手术室时,望着天花板的灯光,不知目的地在何方,原来是如此冰冷又无助。」

曾萌生放弃读医念头 背后辛酸非外人能道

事实上,做医生不只有风光的一面,由读医到做医生其实一点也不容易。即使是以做医生为人生目标的老医生,亦有想放弃的时候:第一次是考毕业试,巨大的压力令他感到迷茫,失去方向,却也成为契机引领他接触信仰,而第二次气馁的时间就是考专科试。

「读医的人一定要钟意读书,否则捱不过的。不止读医科那几年要日读夜读,取得医生牌后想取得专科资格更要不断进修和考试。但多聪明、多努力也好,专科试都真的不容易。前辈说过,专科试考几次才过是正常,一次就成功是『符碌』。」本身有弱听的老医生,付出的努力只有更多没有更少,但亦坦言:「我首两次考试都失败了,当时真想过放弃,不要专科资格了,做个普通科家庭医生便算。只是最后想到自己的初心是想救治病人,而专科资格是给予病人的信心保证,于是又继续苦读。」在「为病人」的强大推动力下,他终于通过了第三次专科资格试。

公立医院部门分立 离开为追求更好医患沟通

毕业后一直在公院工作,待了四分一个世纪后离开,原因何在?老医生指难以笼统说一个原因,简单来说是想给病人多一个选择,避免病人错失治疗的黄金时间。

「我很记得一名很难才成孕并已怀孕28周的病人,因为肠塞入院,虽然肠塞问题解决,最后却因故要提早引产,胎儿出世不久亦告夭折。病人事后十分愤怒,投诉每一名参与过的医护。」老医生也替病人伤心难过,且不讳言公院部门分立,制度下医生只能个别讲解自己的范畴,未能为病人作全面解说,有时他们未能充分了解病情及治疗,容易造成误解和误会。

老兆雄医生曾在公立医院与其他医生共事。

「有时医生都无可奈何,诊症时间只有五分钟,讲太多答得太多,哪还有时间应付仍在外等候的病人?何时才能巡病房?」他说,在私人医疗的环境,医生就有充份的时间和空间,详细讲解令病人「由唔明讲到明」,并笑言可能因为能够与病人「对接」,帮助病人明白自己的病情,不再煳𥚃煳涂的,所以不少病人都来向他寻求第二意见。

老医生多翻强调,良好的沟通对医生和患者也十分重要,因为医患不是一买一卖的关系,「治病是医生的责任,而不是为顾客服务」,故此希望病人可以体谅和欣赏医生的努力和付出。

公院医护压力爆煲 服务发展是否符合病人所需?

另方面,老医生在公院时,职业耗竭(Burnout)的情况比目皆是。「当时我参与医院联网的同工辅导工作,真的经常都要出动。有一名刚毕业、成绩出众的年轻医生,才半年便因为肿瘤科的工作而萌生去意。我们不想他弃医学,幸好经过劝导开解后成功留人,并转到其他专科。」

他又称,有些服务发展也让人费解,情况就好像「用很多钱去装个touch screen,但其实是否病人所需或想要呢?」。他认为,在追求新科技的同时,也需要贴地及了解病人的需要,这往往都是靠前辈的身教言传,例如之前一日他为一名八十多岁病人做手术后,完成后致电其女儿报平安及讲解情况,让家人可以安心,因为这正是病人和家人真正所需。

老兆雄医生致力推动生死教育,图中是老医生与《医师生死》的作者、赵可式教授合影。 

推动生死教育 倡保险涵盖宁养服务

转为私人执业的老医生,帮人的心一直未变。他眼见为末期临终病人而设的宁养服务严重不足,故此一直也想推动生死教育,以及鼓励病人在家宁养。他解释:「现时相关的资源分散,而在家宁养亦要家人接受,以及医生的配合。因为此举需要医生评估及确认病人的病况已届不可逆转的阶段,并要提供上门诊症及签发死亡证。」另外,他亦希望保险公司能保障治病以外的需要,例如宁养服务,因不属于治疗范畴而不获保险涵盖。

 

原文刊于医理说:【公院转私家为搵真银?】毋忘做医生初心 老兆雄:这里可以跟病人「由唔明讲到明」

相关文章

2024.12.05
肠胃消化|胆结石初期无明显症状 诱发胆囊炎恐患癌 晚期手术存活率低
2024.09.23
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?在香港预防感染有什么新手段?
2024.09.02
非常医生|刀尖上的舞者 张宗扬:外科医生要胆大心细
2024.08.23
出国留学/旅行需注意:热门升学地爆发B型流脑(脑膜炎),外游子女建议接种疫苗
2024.08.06
肠道微生态|重建肠道微生态 减轻切除胆石后遗症
2024.06.03
大肠癌筛查 | 大肠镜检查以外的选择!医生拆解2种非入侵性检测方法:粪便多靶点DNA检测及肠道细菌基因检测
2024.04.19
老人小孩如何选肺炎疫苗?多款疫苗对比,守护全家健康!
2024.01.31
肠梗塞|花菇/年糕5类食物易塞肠或恐肠破裂!5种人高危饮食要慢
2024.01.22
如何区分感冒、流感、支原体?该用什么药?
2023.12.29
【脾脏切除】周海媚曾因血小板过低 医生建议切除脾脏 原因+方法+注意事项
2023.12.12
【上呼吸道感染Q&A】即是伤风感冒?小朋友容易患上?症状+高危人士+治疗方法
2023.12.01
上呼吸道感染|小朋友易伤风感冒 医生教6种病徵1招应对
2023.11.24
肠中风症状 | 李帝勋肠缺血紧急开刀!持续肚痛服药不减痛 外科医生:肠缺血死亡率高达9成 原因与血管病最相关
2023.10.06
流感大爆发!建议您尽快接种流感疫苗
2023.10.04
深圳和睦家医院跨境医疗:香港外科医生“北上”为香港人完成手术
2023.09.15
【肺炎球菌疫苗】不要再局限于13价、23价疫苗了,20价肺炎疫苗可以接种了!
2023.08.28
【HPV疫苗】HPV有话说,男生在外要保护好自己!
2022.11.08
【宿便、肠瘜肉会变肠癌?】大肠瘜肉不可忽视!
2022.10.27
乳头痕痒误作湿疹 乳癌徵状逐个讲
2022.07.06
肿瘤科医生戴燕萍 病人回馈温暖医者心
2022.04.14
【非常医生】患中度弱听无阻行医救人决心 贴地侠医:身体缺陷让我更体会病人

立即订阅我们的电子报,接收最新服务及资讯。

如有任何医疗问题,欢迎联系我们、预约咨询。

我们会使用cookies。请表示您是否接受我们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询及服务预约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