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.12.04

KOLOR主音Sammy左耳失聰疑是「耳中風」?一文睇清徵狀+治療+預防方法 耳鼻喉專科醫生詳解!

樂隊KOLOR主音蘇浩才(Sammy)在周三(4日)於instagram發文,並展示亞洲聽力中心的轉介信,信上寫着「Sudder Hearing Loss」(突發性聽力損失)。他說幸好太太盧巧音醒目,即安排他去看醫生,始發現細菌入耳,疑耳中風!

梁藹心醫生

樂隊KOLOR主音蘇浩才(Sammy)在周三(4日)於instagram發文,並展示亞洲聽力中心的轉介信,信上寫着「Sudden Hearing Loss」(突發性聽力損失)。他說幸好太太盧巧音醒目,即安排他去看醫生,始發現細菌入耳,疑耳中風!

Sammy說︰「今朝起身突然左耳聽唔到嘢,以為又有耳屎塞住,老婆(盧巧音)即刻打畀醫生約睇,醫生叫我即刻出去,照完發現唔係耳屎,應該係有細菌入耳令到神經發炎,可能耳中風。依家去做聽力測試,希望食藥可以冇事。Anyway點都好,多謝老婆機警,多謝馮醫生,就算之後好唔好得番都唔驚得咁多,let it be and be strong!我問醫生咁做唔做得運動,佢話啲藥食咗會好精神,唱歌同運動都會好咗。Think on the bright side, and hope for the best!」

究竟突發性失聰是什麼?為何又稱為「耳中風」?如何預防?種種問題,耳鼻喉專科梁藹心醫生一一講解!她說突發性永久性聽力損失的生活可能會非常困難,治療越早開始,康復的機會就越大。若遇上單邊聽力下降,應盡快尋找專科醫生檢查,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。若果聽力不幸受損,患者應積極保護剩下的聽力,不要令到耳仔受到創傷和發炎,有需要時可以配戴助聽器。

Q:什麼是突發性失聰/耳聾?坊間會解說為耳中風,是否正確?

A:突發性失聰比較嚴謹的定義是3天內有3個連續音頻的聽力損失超過30分貝,需要經由純音測試作出診斷,患者可能感覺到突然間一邊耳仔好像有耳塞或者罩住的感覺。而耳中風形容的是內耳耳窩血液循環不足,只是突發性失聰其中一個原因。

Q:突發性失聰/耳聲成因是什麼?

A:血管的問題、血管閉塞、內耳耳窩血液循環不足、內耳受病毒感染、免疫系統失調、創傷及聽覺神經腫瘤,都有機會導致突發性失聰。大多數病例(90%)沒有明確的病因。

血管的問題,例如發炎、高血壓引致血管硬化、糖尿病引致微絲血管毛病等,此外,影響血液流動的問題亦會導致突發性失聰,如心臟病、鐮狀細胞性貧血。

Q:為什麼內耳會受到病毒感染?有什麼病毒可引致?生蛇會引起耳中風嗎?

A:病毒感染可侵入聽覺神經或內耳,例如生蛇或感冒病毒都可能導致突發性失聰。另外,供血異常也是引起耳中風的一個原因,情況類似於中風,血液供應的異常會損害聽覺神經。

Q:病毒影響耳窩聽力神經一開始會有什麼症狀?會影響日常生活嗎?

A:從病歷觀察到,有些突發性失聰的病人,在病發之前會有傷風感冒的症狀,和病毒感染吻合,因此研究推斷病毒可能影響到內耳耳窩絨毛細胞或者血液循環。病徵包括耳道阻塞、耳鳴、單邊耳朵聽力下降,甚至頭暈。

Q:突發性失聰/耳聾跟什麼疾病病徵相似?

A:突發性失聰跟其他引致聽力損失的疾病病徵相似,不過因為突發,而且影響單邊聽力較為常見,患者通常可以察覺到兩邊耳仔聽力的不同。病徵包括耳道阻塞、耳鳴、單邊耳朵聽力下降、頭暈,可能會患者影響日常生活。

Q:突發性失聰/耳聾有什麼病徵?

A:突發性失聰的患者會感到單邊聽力突然間下降。若果聽力影響較為嚴重的話,會對生活造成不便,例如在嘈吵環境裏面比較難分辨得到人聲說話,亦較難判斷來源聲音方向。患者會出現耳道阻塞、耳鳴、單邊耳朵聽力下降,甚至頭暈的症狀。

Q:患者需要進行什麼檢查?

A:診斷突發性失聰需要先進行外耳道檢查,確保沒有被耳垢阻塞和發炎;檢查耳膜是否完整;中耳是否有積水。再做純音測試,診斷突發性失聰。若果突發性失聰未能完全康復就需要進行磁力共振,檢查聽覺神經是否有腫瘤。

Q:什麼年齡人士較常見患有此症?男士或女士較多?

A:40至60歲人士患突發性失聰較多,男女比例均等。

Q:有報道指不及時治療有機會增失聰風險,對嗎?

A:突發性失聰屬急症,需與時間競賽。雖然部分患者在沒有任何治療下會自行康復,但嚴重情況可致聽力永久受損。及時的醫治也是關鍵因素。醫學文獻顯示,於發病後兩個星期內接受治療,效果最為理想。一旦錯過治療黃金期,聽力恢復的機會便隨之下降。患者在突發性失聰出現兩個星期內,需接受類固醇治療,可以選擇口服類固醇或者直接經耳膜注射入中耳空間。若果口服類固醇療程完結後效果不太顯著,亦可以進行挽救治療,直接經耳膜注射類固醇。

Q:小童或年青人會有此情況發生嗎?

A:年輕人和長者亦都有機會發生。

Q:會自行痊愈嗎?

A:大概一半突發性失聰的病人可以自行恢復部分聽力甚至痊癒。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患者被認為處於“類固醇有效區”,並且透過類固醇治療恢復的機會很高(75%-80%)。重度至極重度聽力損失的患者恢復聽力的可能性比較低。

Q:治療方法是什麼?

A:口服類固醇或者直接經耳膜注射入中耳空間。若口服類固醇療程完結後效果不太顯著,可進行挽救治療,直接經耳膜注射類固醇。外國有研究證實高壓氧可能有幫助,配合類固醇治療,整體聽覺痊癒率有機會上升。

不過在香港可以找到接受高壓氧的地方不多。現時公立醫院只有東區醫院有高壓氧治療。高壓氧治療配合類固醇治療,整體聽覺痊癒率有機會上升,唯成本昂貴,現有的資源亦難以滿足作為醫治突發性失聰常規治療方案。

Q:高氧壓治療的好處與壞處?

A:高壓氧療法可使的肺部吸收到的氧氣,比正常氣壓下吸收得更多。血液中的氧氣水平提升,將有助於抵抗細菌,並刺激生長因子和幹細胞的釋放,從而促進癒合。由於高壓氧治療使用高氣壓及純氧模式治療,所以少數病人可能會發生下列之危險或併發症:原有鼻竇炎、過敏性鼻炎、中耳炎、上呼吸道感染之病人,可能會發生鼻竇充血和耳咽管腫脹導致鼻咽或耳部疼痛症狀。

Q:突發性失聰/耳聲會復發嗎?

A:有個別突發性失聰個案存在復發風險,例如美尼爾氏症。另外如果身體其他風險沒有改善,例如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等,未來再次發生突發性失聰的機會亦存在。

Q:突發性失聰/耳聾患者在生活上應注意什麼?

A:雖然部分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後可以恢復聽力,但亦有一部分患者的聽力即使經過治瘵亦無法完全恢復。因此,對於患者來說,在突發性失聰早期求醫,康復率亦會相應增加。任何對突發性失聰有疑慮,或出現相關突發性失聰症狀如耳鳴、左右耳聽力不同、甚至頭暈的人,應儘快尋求耳鼻喉專科醫生的詳細檢查和治療。

Q:如何預防?

A:耳中風雖然無法完全預防,但仍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降低患病的風險。改善身體其他可以改善的風險,例如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等。

耳鼻喉專科梁藹心醫生

 

原文刊於東周刊:KOLOR主音Sammy左耳失聰疑是「耳中風」?一文睇清徵狀+治療+預防方法 耳鼻喉專科醫生詳解!

馬上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接收最新服務及資訊。

如有任何醫療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、預約諮詢。

我們會使用cookies。請表示您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詢及服務預約

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