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.08.28

【HPV疫苗】HPV有話說,男生在外要保護好自己!

關於HPV你可能從沒有關注過,平均每兩位男性便有一位有機會感染HPV,機率甚至高於女性,只有少數男性感染HPV後可產生足夠抗體。

關於HPV你可能從沒有關注過,平均每兩位男性便有一位有機會感染HPV,機率甚至高於女性,只有少數男性感染HPV後可產生足夠抗體。

男性也是HPV病毒因子傳播者

人類乳頭瘤病毒(HPV)主要通過接觸皮膚、黏膜、體液傳播,感染方式並不局限於性行為,部分患者通過生活常見的物品如內褲、浴巾、浴缸、馬桶等間接傳染。男性接種HPV疫苗不但可以保護他們的伴侶,更可以保護自身不受HPV導致的其他癌症侵襲。

HPV病毒可誘發多種癌症

有性生活人士一生中有八成多機率感染HPV,即使由始至終只有一名伴侶,感染風險仍有60%。

不同HPV病毒類型可引起各種癌症,低危型HPV可以誘發皮膚疣或生殖器疣、性病疣(俗稱椰菜花),一旦感染,會經常復發,難以斷尾。
高危型HPV則會誘發各種癌症,約90%的宮頸癌、約90%的肛門癌、約70%的頭頸癌均與HPV相關。

根據香港癌症醫療統計中心的數據,2020年患頭頸癌的三分之二為男性。

保護一生中最重要的她

HPV在感染時可能沒有任何症狀,但長期持續感染可能誘發相關疾病。目前沒有針對性藥物可以治療患者體內的HPV,無論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,單身或熱戀,獨身主義或婚姻美滿,有否確診過HPV感染,是否已有可愛的寶寶,針對HPV的預防都刻不容緩。

預防HPV從小朋友開始

權威機構建議適齡兒童9-14歲時接種疫苗預防,免疫反應更強,HPV疫苗在未有性行為前接種更佳。目前已有超過145個國家將預防HPV納入兒童免疫計劃中,也許我們在教會子女使用避孕套前,應先鼓勵他們接種HPV疫苗。

宮頸癌年輕化趨勢明顯

宮頸癌有年輕化趨勢,發病年齡可低至20-24歲,25-29歲過去十年的平均發病率是20-24歲7倍,避孕套無法完全避免HPV感染,就像它無法完全避孕一樣。注意:哺乳期也可接種疫苗。

需要額外注意的45歲高峰

數據顯示45-49歲女性為過去十年中宮頸癌確診的高峰,超過一半的宮頸癌患者年齡小於55歲,而宮頸癌潛伏期可高達10年。希愈醫療HPV 9價疫苗建議接種年齡為9歲以上男生女生,不同於內地,在香港45歲以上人士仍可接種。

保護自己,也保護一生摯愛

男性將致癌HPV傳染給女性的風險,比女傳男高約5倍,而致癌HPV有機會誘發女性得宮頸癌。據香港衛生署統計,2021年患生殖疣的男性是女性的3.3倍,生殖疣復發在男性中較常見,約4成患者至少會復發一次。為了不讓HPV病毒有機可乘,為自己和伴侶營造健康未來,男性也應積極接種HPV疫苗。

懷孕期間暫緩接種HPV疫苗

孕婦不建議接種HPV疫苗,但HPV有機會母嬰傳播,女性朋友可根據醫生建議於懷孕前進行HPV疫苗接種。若開始接種後發現懷孕,建議推遲接種時間。

了解檢查方法 提早發現感染

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前預防,儘早發現呢?

  • HPV疫苗接種
    積極接種HPV疫苗,在自己和病毒之間構築一面防護牆。
  • 安全性行為
    安全性行為及維持單一伴侶可減低HPV感染風險,但無法100%避免感染。
  • 女性需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查
    有性經驗女性應開始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查,連續2年檢驗結果正常以後每3年接受檢驗。子宮頸抹片篩查有助於發現子宮頸病變,以便早日治療。
    相關服務:基本婦科健康檢查計劃
  • 提高自身免疫力
    無論是提前預防或感染後,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尤為重要。當然,通過鍛煉身體,提高免疫力也會對疾病預防有一定幫助,無論男生、女生,都應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
儘早接種HPV疫苗,幫助您和伴侶、子女、父母獲得較佳保障,共同捍衛健康未來。

 

原文刊於希愈醫療中心微信公眾號

Related Articles

2024.08.23
出國留學/旅行需注意:熱門升學地爆發B型流行性腦膜炎,外遊子女建議接種疫苗
2023.10.06
流感大爆發!建議您儘快接種流感疫苗
2023.09.15
【肺炎球菌疫苗】不要再局限於13價、23價疫苗了,20價肺炎疫苗可以接種了!
2023.08.09
【痔瘡治療】會自己好嗎?多久會消?成因、症狀
2024.07.05
月經紊亂?可能是子宮內膜瘜肉在作祟!手術是唯一選擇嗎?
2023.12.01
荷爾蒙失調多可怕,暗瘡、月經不規律只是最輕代價!
2023.08.18
新手媽媽|產前檢查勿懶做 拆解4類嬰兒常見先天病 醫生:應有檢盡檢
2023.05.04
【荷爾蒙失調】月經亂?生暗瘡?7大特徵及解決方法
2023.03.07
子宮腺肌症 | 經血過多、經痛惹不育疑雲!醫生詳解子宮腺肌症症狀、3大治療方法
2023.02.15
懷孕準備 | 想生龍年BB幾時要準備?醫生分享3個提升懷孕機率的方法、計劃生育建議檢查項目及注意事項
2023.01.03
子宮肌瘤是什麼?婦產科醫生教你預防方法
2022.11.21
負型血孕婦 小心胎兒溶血
2024.12.05
腸胃消化|膽結石初期無明顯症狀 誘發膽囊炎恐患癌 晚期手術存活率低
2024.09.23
什麼是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?在香港預防感染有什麼新手段?
2024.09.02
非常醫生|刀尖上的舞者 張宗揚:外科醫生要膽大心細
2024.08.06
腸道微生態|重建腸道微生態 減輕切除膽石後遺症
2024.06.03
大腸癌篩查 | 大腸鏡檢查以外的選擇!醫生拆解2種非入侵性檢測方法:糞便多靶點DNA檢測及腸道細菌基因檢測
2024.04.19
老人小孩應如何選擇肺炎疫苗?多款疫苗對比,守護全家健康!
2024.01.31
腸梗塞|花菇/年糕5類食物易塞腸或恐腸破裂!5種人高危飲食要慢
2024.01.22
如何區分感冒、流感、支原體?該用什麼藥?
2023.12.29
【脾臟切除】周海媚曾因血小板過低 醫生建議切除脾臟 原因+方法+注意事項
2023.12.12
【上呼吸道感染Q&A】即是傷風感冒?小朋友容易患上?症狀+高危人士+治療方法
2023.12.01
上呼吸道感染|小朋友易傷風感冒 醫生教6種病徵1招應對
2023.11.24
腸中風症狀 | 李帝勳腸缺血緊急開刀!持續肚痛服藥不減痛 外科醫生:腸缺血死亡率高達9成 原因與血管病最相關
2023.10.04
深圳和睦家醫院跨境醫療:香港外科醫生「北上」為香港人完成手術
2022.11.08
【宿便、腸瘜肉會變腸癌?】大腸瘜肉不可忽視!
2022.10.27
乳頭痕癢誤作濕疹 乳癌徵狀逐個講
2022.07.06
腫瘤科醫生戴燕萍 病人回饋溫暖醫者心
2022.04.14
【非常醫生】患中度弱聽無阻行醫救人決心 貼地俠醫:身體缺陷讓我更體會病人
2022.03.07
【公院轉私家為搵真銀?】毋忘做醫生初心 老兆雄:這裏可以跟病人「由唔明講到明」

馬上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接收最新服務及資訊。

如有任何醫療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、預約諮詢。

我們會使用cookies。請表示您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詢及服務預約

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