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.10.10

非吸煙者也會得肺癌?揭秘肺癌的五大非傳統風險因素

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,僅2022年新發肺癌病例達106.06萬宗,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22.0%,而肺癌死亡病例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28.5%。

肺癌如此危險,但我們對他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,大多數人提起肺癌第一反應是「吸煙」,但今天我們聊聊另一個肺癌威脅—EGFR基因突變。

劉健生醫生

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,僅2022年新發肺癌病例達106.06萬例,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22.0%,而肺癌死亡病例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28.5%。

肺癌如此危險,但我們對他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,大多數人提起肺癌第一反應是「吸煙」,但今天我們聊聊另一個肺癌威脅—EGFR基因突變。


(本圖為肺腺癌的光顯微3D插圖)

隱藏在基因中的「定時炸彈」

EGFR基因突變是肺癌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之一,在亞洲人中較為常見(約佔大概50%),主要發生在肺腺癌患者中。

EGFR,全稱表皮生長因子受體,是細胞表面的一種重要蛋白質,它像是一位指揮官,在細胞的生長、增殖和分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

然而,當這位指揮官「叛變」,即發生EGFR基因突變時,正常的細胞秩序被打破,細胞有機會不受控制地分裂繁殖,從而引發肺癌。

EGFR是如何導致肺癌的?

除了基因突變,還有哪些原因導致肺癌?環境空氣污染越發嚴重,其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,包括多環芳烴、(部分因木材、石油、動物脂肪等有機物未充分燃燒而產生)重金屬等,可直接損傷細胞DNA,導致基因突變。

醫學界最新研究發現,空氣污染物在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氣管細胞,可誘發炎症反應,增加肺癌的發生率。

怎樣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預防肺癌?

雖然肺癌在男性和女性中發病率均較高,但男性患者通常多於女性。

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來女性肺癌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漸增加。有台灣研究發現,20年間女士吸煙率由5%減至2.9%,但肺癌發病率卻由20%上升至35%。

以下因素可增加患肺癌風險:

  1. 吸煙可影響家人及其他人士。對於非吸煙人士而言,暴露於二手煙環境中,患上肺癌的風險比沒有接觸二手煙的人高出兩成以上。
  2. 於工作地點吸入粉塵或煮食油煙。

*即使不吸煙,如有家族病史等因素,亦有可能患上肺癌。

如果有些接觸不可避免,那有什麼辦法預防肺癌的發生嗎?

如何預防肺癌?

  1. 高危人士(例如煙民、吸食二手煙或有家族病史人士)應該定期接受肺癌篩查,即使不幸患上肺癌,仍然可早發現,早日尋求醫生的幫助,配以術後EGFR標靶藥物治療等輔助治療,提高根治肺癌的機會,研究指出早起的肺癌根治率可高達九成。
  2. 除戒煙外,廚房或燃點香煙的地點應裝置及開放通風設備,經常通風換氣。
  3. 還應常做戶外運動,呼吸新鮮空氣。

當然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遠離煙草和有害環境,依然是預防肺癌的第一步。關注家族病史,如有肺癌家族史,應更加注意定期體檢。

偵查早期肺癌方法?

預防勝於治療,應對肺癌「隱形殺手」,可以定期檢測:

早期肺癌檢測方式

低劑量電腦掃描 (LDCT)

早期肺癌舊無明顯症狀,近年國際標準以低劑量胸腔電腦掃描 (LDCT)作為篩查工具,LDCT改善了掃描速度及分辨率,而輻射量低於傳統電腦掃描,有助初步有效檢驗肺癌。55歲以上高危人士可每年接受一次低劑量電腦掃描 (LDCT)。

癌症基因風險的檢測

現時坊間亦有很多評估癌症基因風險的檢測,但這些檢測不能作為一個診斷工具,亦不能代替醫院常規檢查。這些檢測可能會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。若真的進行這些檢測,建議同時必須進行低劑量電腦掃描 (LDCT),或與醫生建議的常規篩檢工具一起使用。

一旦發現肺癌跡象,應立即就醫,積極配合醫生定制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
了解更多:希愈醫療-肺癌健康篩查計劃

 

如不幸患病,如何治療?

現在除了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外,還可配合標靶治療,增加治癒肺癌機會。

攜帶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,可以根據腫瘤分期及自身情況進行標靶治療,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類藥物可以抑制突變EGFR的活性,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信號通路,從而達到治療目的。

而其他患者,還可根據醫生建議,採用化療、電療或免疫治療。

肺癌的其他治療方式

  1. 放射治療(體外放射治療、立體定位放射治療)屬於非入侵性治療,亦不會引起痛楚,因此不需要麻醉,可用於個別病人,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者。
  2. 標靶治療(EGFR、ALK標靶藥)可作為術後輔助治療,分別用於EGFR及ALK基因突變測試呈陽性病例,近期研究顯示,有助減低復發機會及提高存活率。
  3. 如肺癌並非EGFR或ALK基因突變所致,可考慮免疫治療,有助減低復發風險及提高存活率。
  4. 化學藥物治療

與其他癌症相比,晚期肺癌的5年預後較差,近年早期肺癌篩查有所提升,但仍處於較低水平。所以更需要我們重視並積極預防。

 

原文刊於希愈醫療中心微信公眾號

相關文章

2024.09.05
揭秘「廣東癌」真相:鼻咽癌為何在此高發?症狀與治療全解析
2024.07.18
孩子疼是癌嗎?骨癌有這幾種常見症狀!
2024.04.16
罕見惡性骨肉瘤 尤文氏肉瘤
2024.04.12
多名明星因肝癌離世!肝癌人群大多有這個習慣…
2024.03.29
「癌王」胰腺癌到底多可怕?
2024.03.15
為什麼胃癌偏愛中國人?這些致癌習慣與我們息息相關...
2024.01.26
這種病前期無明顯病徵,一發現就是癌!
2023.12.29
《X-MEN》奧莉花美恩公開患乳癌經歷4次手術切除乳房保命!7類人易患乳癌 醫生拆解預防及治療方法
2023.12.15
乳癌|三陰性乳癌 治療不再受限
2023.12.08
不吸煙為何也會得肺癌?
2023.09.27
【健康解碼】子宮內膜癌比子宮頸癌更常見 勿輕視經期異常分泌 延誤求醫
2023.09.12
中風癌症夾擊 中西醫合力「救火」助患者
2023.08.11
HPV可致頭頸癌 男性患者更多!醫生講解治療及預防方法
2023.08.05
【食道癌】初期無症狀?存活率有幾高?預防及治療方法
2023.08.04
【胰臟癌】初期症狀?會復發?成因、治療及預防方法
2023.07.18
HPV有機會引致頭頸癌?男士風險更高 醫生:持續喉嚨痛是病徵
2023.07.16
醫生專訪|男士感染HPV較容易患上頭頸癌?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為你解答
2023.07.05
醫療健康|姜濤都叫大家預防HPV!男士染HPV可致頭頸癌!腫瘤科醫生:持續喉嚨痛是病徵
2023.04.17
早期肺癌易復發 輔助式免疫治療成最新治療突破
2023.03.29
【關注大腸癌】大腸癌的成因和3大常見的治療方法
2023.03.27
皮膚癌徵兆 | 如何分辨良性皮膚斑點 vs 皮膚癌?醫生:可參考ABCDE法則
2023.03.22
大腸癌篩查計劃 | 大腸瘜肉癌變無明顯徵兆 醫生:及早發現減大腸癌風險
2022.12.27
晚期前列腺癌治療副作用 患者應如何應對?
2022.10.27
乳癌治療應該化療定電療?拆解3大方式舒緩情況
2022.09.14
停經針抑制荷爾蒙分泌 斷癌細胞生長信號 減低乳癌復發風險
2022.08.11
三宅一生肝癌離世|飲酒熬夜最傷肝?醫生話你知肝癌真相與護肝方法
2022.07.12
胸部有硬塊不一定是乳癌!認識乳癌症狀及預防方法
2022.07.07
【正能量】末期肺癌伯伯拒絕花錢治病 腫瘤科醫生一句解心結揭背後洋蔥

馬上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接收最新服務及資訊。

如有任何醫療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、預約諮詢。

我們會使用cookies。請表示您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詢及服務預約

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