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.07.07

【正能量】末期肺癌伯伯拒絕花錢治病 腫瘤科醫生一句解心結揭背後洋蔥

好些癌症病人,由確診至治療至行畢餘生最後一段路,腫瘤科醫生與病人都是並肩作戰,儼如戰友一樣。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坦言,盡管相處時間或長或短,每個病人的故事都是獨特的,她更相信,醫患之間,永遠有情。

戴燕萍醫生

▲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坦言,除了為病人治病外,有時確要了解病人的心事,為他拆解心結。

好些癌症病人,由確診至治療至行畢餘生最後一段路,腫瘤科醫生與病人都是並肩作戰,儼如戰友一樣。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坦言,盡管相處時間或長或短,每個病人的故事都是獨特的,她更相信,醫患之間,永遠有情。

戴燕萍醫生因為喜愛小朋友,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時本想當個兒科醫生,奈何實習時未能如願派往在兒科實習,那時確有點夢碎的感覺。上天關了這道門,卻為她開了腫瘤科這扇窗,是她人生中一個極大轉捩點。

加入腫瘤科成轉捩點

「那些年讀醫,同學大多心儀兒科、外科,腫瘤科不是熱門科目,這予人感覺灰暗的部門,機緣巧合下,我實習被編派到婦科腫瘤科,入到去才真真正正接觸腫瘤科,見病人、幫病人落化療,與病人的關係既密切又可以很長久,這與我愛面對病人的個性很切合。」

實習後她選專科,在腫瘤科簡介會上遇上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長羅振基醫生。「羅醫生說這科會接觸到放射性療法,外科醫生要揸刀,腫瘤科是用放射刀(電療)消滅腫瘤。除了有設計電療的機會,也有一些機會去做一些『小手作』,例如鼻咽癌,我們會為病人做埋內窺鏡,加上用藥,也有做醫學研究的機會,覺得這科充滿趣味,結果我俾羅醫生sell到。」

▲ 戴燕萍醫生希望癌症演變為長期病治療。「可與血壓高、糖尿病般每天服藥便可以。」(曾耀輝攝)

醫患同行 離世仍上心

她之後加入了伊利沙伯醫院腫瘤科,年輕醫生見病人溘然而逝,尤其是年輕一輩,戴燕萍特別感觸。「如此年輕離世,心裏會很不開心,第一會覺得可惜,也會撫心自問,有無事情可以做得好些而幫到病人呢?病人不幸離世,不只初入行,到現在還會很上心。」

她初入行時每遇病人過世,都會與同事傾訴,與病人同行一段或長或短的日子,未必能容易放開,上司和同事開解她,病人的生與死無法掌握,盡管醫療如何昌明,有些病人就是無辦法醫好,應該將焦點放在病人臨終前的那段時間,減低他們因病帶來的身心痛楚,彌補人生遺憾,反而更重要。「我覺得這一科滿有意義在於:最重要當然是幫病人延長壽命,如沒法子的時候,怎樣解決他自身的問題,令當事人令家人都無遺憾。」

記掛醫生手冰冷送上暖蛋

戴燕萍行醫15年,她道出苦與樂。她回想自己過往在政府醫院任職時,資源上的困難,像人手方面永遠都不足夠,工作量又排山倒海,壓力沉重。「我們口裏囑咐病人要有足夠休息、飲食定時及做運動,其實我們也做不到這樣,要On Call就更加忙得不可開交。」

▲ 戴醫生聚精會神為病人進行電療設計。(被訪者提供)

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卻又無可比擬。「幫到病人能復元當然喜不自勝,來腫瘤科的病人也並非個個都那麼差,大部分在手術後再進行一些鞏固治療,已可減少復發;有些例如鼻咽癌甚至單靠電療、化療都能醫好。醫好一個病人有好大滿足感,病人也感受到醫生的用心,連番多謝,那一刻令我感動。」

她和一些病人已成朋友,有病人得知她容易氣管敏感,除囑她多喝水外,在下次覆診時甚至帶來湯水。也有一對年青夫婦,總是甜蜜地一起來見戴燕萍,丈夫是鼻咽癌不幸已經擴散,病情反反覆覆。「替病人檢查時因我的手好冰凍,有一天覆診時他倆帶來一個暖蛋,讓我雙手變暖後才進行檢查,將我如此小事也記在心,這是做醫生最大樂事!」病人的關懷,令她心裏觸動。

由拒醫到接受的病人

醫生提出治療方案,但也會有病人未必全盤接受。有一個40多歲鼻咽癌病人病情嚴重,一邊眼睛因癌細胞已侵蝕神經綫,不能轉動並產生重影,他不信西醫,聽說電療有很大副作用,害怕電壞其他正常組織、化療會殺癌細胞也把健康細胞一併殺掉而不肯接受治療,任戴燕萍如何說服也未竟成功,只能見着他的病情一直惡化,頸項的腫瘤也愈來愈大。

她心裏急如鍋上螞蟻,因深知鼻咽癌腫瘤可以快速變大,囑他試完其他療法兩星期後回來覆診,結果拖了兩個多月。「病人眼見病情每下愈況,終相信我們的說法接受電療和化療,這兩種療法令他整個口腔潰爛、痛楚,過程確是辛苦的。好消息是,病人最終醫好,現在只需定時覆診監察,還說:『幸好當時都有聽你的話。』我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去治療病人,滿足感好大。」

▲ 戴醫生(右三)與醫院研究團隊。(被訪者提供)

長者病人的「人情牌」

時至今日,癌症療法一日千里,但藥費高昂往往令病人進退維谷。肺癌標靶藥面世初時,一個月療程索價幾萬元。一個60多歲、第四期肺癌的伯伯,與20多歲兒子同來看醫生,伯伯口中不斷說不會花錢治病,自己是不怕死。戴燕萍心感奇怪,難得可用上標靶藥延長壽命,有藥為何不用?她要求單獨與伯伯對話,他才敞開心扉說實話,自己的生命長短不在乎,想留下金錢予兒子將來之用,更不想成為家人負累。戴燕萍說他可申請基金資助藥費,伯伯獲藥費減免。

「對長者最常打人情牌:『你都想多見仔女多些時日,而且還有孫子會希望爺爺長壽。』這招十分奏效,會願意接受治療,伯伯最終存活多兩年。有時確要了解病人的心事,為他拆解,長者心中多著緊子女、孫兒,而忽略了自己。」

另一個為藥費惆悵的是一位40多歲廚師,患上肝癌第四期,並已擴散至腦、骨及肺,身體虛弱需以輪椅代步。他無買保險,妻子為家庭主婦而稚子待哺,廚師工作手停口停未能負擔第一綫治療的標靶藥物,他申請藥物資助基金起初有起色,半年後出現抗藥性,情況急轉直下。

關顧未獲資助的少數患者

適逢有免疫療法研究,數據指肝癌患者10個人中僅兩人有療效,廚師病人也願一試,幸反應良好,癌指數直綫下跌,腫瘤也縮小不少,由發病至今已兩年光景,病人不但毋須再依靠輪椅,更返回工作崗位,令人鼓舞。惟每個月藥費3萬多元,雖然他也偶爾會吐苦水,指每月薪水差不多都用在藥費上,但能與病共存,實屬幸運。

「藥廠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新藥,推出時治療費用貴是可以理解,盡管也有各慈善機構及團體都推出基金幫助病人,惟部分藥物只對小撮患者有幫助,因此未被納入藥物名冊中,像上述的廚師肝癌病人,因無任何基金資助需自掏腰包,藥效好因此不知會用到何時,這長期負擔壓力可想而知。」戴燕萍希望政府與藥廠共同合作,讓這些佔少數患者同樣得到關注和幫助。

 

原文刊於TOPICK - 醫生診症室:【正能量】末期肺癌伯伯拒絕花錢治病 腫瘤科醫生一句解心結揭背後洋蔥

相關文章

2024.10.10
非吸煙者也會得肺癌?揭秘肺癌的五大非傳統風險因素
2024.09.05
揭秘「廣東癌」真相:鼻咽癌為何在此高發?症狀與治療全解析
2024.07.18
孩子疼是癌嗎?骨癌有這幾種常見症狀!
2024.04.16
罕見惡性骨肉瘤 尤文氏肉瘤
2024.04.12
多名明星因肝癌離世!肝癌人群大多有這個習慣…
2024.03.29
「癌王」胰腺癌到底多可怕?
2024.03.15
為什麼胃癌偏愛中國人?這些致癌習慣與我們息息相關...
2024.01.26
這種病前期無明顯病徵,一發現就是癌!
2023.12.29
《X-MEN》奧莉花美恩公開患乳癌經歷4次手術切除乳房保命!7類人易患乳癌 醫生拆解預防及治療方法
2023.12.15
乳癌|三陰性乳癌 治療不再受限
2023.12.08
不吸煙為何也會得肺癌?
2023.09.27
【健康解碼】子宮內膜癌比子宮頸癌更常見 勿輕視經期異常分泌 延誤求醫
2023.09.12
中風癌症夾擊 中西醫合力「救火」助患者
2023.08.11
HPV可致頭頸癌 男性患者更多!醫生講解治療及預防方法
2023.08.05
【食道癌】初期無症狀?存活率有幾高?預防及治療方法
2023.08.04
【胰臟癌】初期症狀?會復發?成因、治療及預防方法
2023.07.18
HPV有機會引致頭頸癌?男士風險更高 醫生:持續喉嚨痛是病徵
2023.07.16
醫生專訪|男士感染HPV較容易患上頭頸癌?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為你解答
2023.07.05
醫療健康|姜濤都叫大家預防HPV!男士染HPV可致頭頸癌!腫瘤科醫生:持續喉嚨痛是病徵
2023.04.17
早期肺癌易復發 輔助式免疫治療成最新治療突破
2023.03.29
【關注大腸癌】大腸癌的成因和3大常見的治療方法
2023.03.27
皮膚癌徵兆 | 如何分辨良性皮膚斑點 vs 皮膚癌?醫生:可參考ABCDE法則
2023.03.22
大腸癌篩查計劃 | 大腸瘜肉癌變無明顯徵兆 醫生:及早發現減大腸癌風險
2022.12.27
晚期前列腺癌治療副作用 患者應如何應對?
2022.10.27
乳癌治療應該化療定電療?拆解3大方式舒緩情況
2022.09.14
停經針抑制荷爾蒙分泌 斷癌細胞生長信號 減低乳癌復發風險
2022.08.11
三宅一生肝癌離世|飲酒熬夜最傷肝?醫生話你知肝癌真相與護肝方法
2022.07.12
胸部有硬塊不一定是乳癌!認識乳癌症狀及預防方法

馬上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接收最新服務及資訊。

如有任何醫療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、預約諮詢。

我們會使用cookies。請表示您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詢及服務預約

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