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.12.12

【上呼吸道感染Q&A】即是傷風感冒?小朋友容易患上?症狀+高危人士+治療方法

衞生署早前公布,一所小學爆發的上呼吸道感染個案,個案涉及24名學生,包括15男9女,年齡介乎6至11歲。近日天氣溫度驟降,日夜溫差大,衞生意識薄弱,稍不留神,便有機會受到感染,到底「上呼吸道感染」是什麼?今次有普通科醫生林婷講解。

林婷醫生

衞生署早前公布,一所小學爆發的上呼吸道感染個案,個案涉及24名學生,包括15男9女,年齡介乎6至11歲。近日天氣溫度驟降,日夜溫差大,衞生意識薄弱,稍不留神,便有機會受到感染,到底「上呼吸道感染」是什麼?今次有普通科醫生林婷講解。

▲近日天氣溫度驟降,日夜溫差大,衞生意識薄弱,稍不留神,便有機會受到感染,到底「上呼吸道感染」是什麼?今次有普通科醫生林婷講解。

什麼是「上呼吸道感染」?

「上呼吸道感染」就是我們常常在病假證明上看見的「URTI」(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),俗稱「傷風感冒」。它是一種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病,主要影響鼻腔、鼻竇、咽頭和聲帶等部位。 相對「上呼吸道感染」,「下呼吸道感染」是指喉部以下受感染,例如氣管炎、肺炎等。

什麼人較易患「上呼吸道感染」?

 任何人都可以患上「上呼吸道感染」,但以抵抗力較弱的人士為多。例如小孩、老人、慢性病患者或接受免疫力抑制治療人士等。 一年四季都有機會感染「上呼吸道感染」,但在香港,以冬季及春季較多。在寒冷和潮濕的天氣下,我們抵抗力較弱,病毒比較活躍,傳播亦較快。

傷風跟感冒分別是什麼?出現什麼病徵?

在西醫的角度,「傷風」和「感冒」並沒有很明確的分野。「傷風感冒」(Common Cold)泛指較普遍及輕微的「上呼吸道感染」,會帶來鼻塞、流鼻水、咽喉疼痛、聲音沙啞或輕微咳嗽等,一般能靠身體抵抗力配合簡單藥物,自行痊愈。 「流行性感冒」(Influenza)卻分別較大,除了上述徵狀,一般會引發高燒,肌肉疼痛,渾身乏力,小孩由於不適,較容易脾氣心情不好。除了自身抵抗力,或需要配合抗病毒藥治療,縮短患病時間,減輕併發症。

小朋友不幸患上、不小心處理有什麼後果? 

「上呼吸道感染」也有機會引起上文提到的「下呼吸道感染」,或其他炎症,例如「扁桃腺發炎」、「中耳炎」或「鼻竇炎」等。如果家長把併發炎症當成普通傷風感冒處理,有機會延誤治療。 

什麼情況下需到急症室求醫?

 一般「上呼吸道感染」都可以於家居護理,或諮詢家庭醫生。但如果小朋友出現呼吸困難、脫水現象、昏睡、嘴唇發紫、持續高燒,甚至痙攣,必須儘快帶同所吃藥物到急症室求診。

醫生會如何治療? 

一般建議小朋友休息、多喝水、妥善處理發燒、少吃多餐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、適量服用維他命C。有需要的話,會處方一些「徵狀治療藥物」,例如退燒藥、收鼻水藥、生理鹽水噴劑都有助小孩舒緩不適。如確診流感,可能會加入抗病毒藥幫助治療。不過,家長要緊記,藥物不是越多越好,盡可能都靠身體抵抗力對付病毒,避免不必要使用抗生素。 

家長可以購買成藥給小朋友嗎? 

除了儲備退燒藥,我們不建議家長購買其他成藥給小朋友。一來對病情未必有幫助,二來成藥的藥量計算一般比較粗疏,容易做成服用過量,三來一種「傷風感冒藥」通常由幾種成分混合,可能會令小朋友服用了不必要的藥物。

患病時需作什麼準備?

 患病時,家中應該常備準確的探熱器,每4至6小時為小朋友探熱。有需要時,可服用退燒藥及沖暖水涼幫助降溫。也可使用生理鹽水為小朋友舒緩鼻塞。持續高燒的話,也可以在家中先行以正確方法檢測新冠肺炎、甲乙型流感,也會幫助醫生診斷。

當市面爆發「上呼吸道感染」時,什麼地方是高危地區? 應如何避免感染?

 一般高危地方包括人多擠逼、空氣欠流通的地方或交通工具。建議有徵狀的小朋友戴口罩,或留家中休息。注意雙手清潔,均衡飲食,多做運動,充足休息,保持良好的抵抗力。

 

原文刊於UrbanLife:【上呼吸道感染Q&A】即是傷風感冒?小朋友容易患上?症狀+高危人士+治療方法

相關文章

2024.12.05
腸胃消化|膽結石初期無明顯症狀 誘發膽囊炎恐患癌 晚期手術存活率低
2024.09.23
什麼是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?在香港預防感染有什麼新手段?
2024.09.02
非常醫生|刀尖上的舞者 張宗揚:外科醫生要膽大心細
2024.08.23
出國留學/旅行需注意:熱門升學地爆發B型流行性腦膜炎,外遊子女建議接種疫苗
2024.08.06
腸道微生態|重建腸道微生態 減輕切除膽石後遺症
2024.06.03
大腸癌篩查 | 大腸鏡檢查以外的選擇!醫生拆解2種非入侵性檢測方法:糞便多靶點DNA檢測及腸道細菌基因檢測
2024.04.19
老人小孩應如何選擇肺炎疫苗?多款疫苗對比,守護全家健康!
2024.01.31
腸梗塞|花菇/年糕5類食物易塞腸或恐腸破裂!5種人高危飲食要慢
2024.01.22
如何區分感冒、流感、支原體?該用什麼藥?
2023.12.29
【脾臟切除】周海媚曾因血小板過低 醫生建議切除脾臟 原因+方法+注意事項
2023.12.01
上呼吸道感染|小朋友易傷風感冒 醫生教6種病徵1招應對
2023.11.24
腸中風症狀 | 李帝勳腸缺血緊急開刀!持續肚痛服藥不減痛 外科醫生:腸缺血死亡率高達9成 原因與血管病最相關
2023.10.06
流感大爆發!建議您儘快接種流感疫苗
2023.10.04
深圳和睦家醫院跨境醫療:香港外科醫生「北上」為香港人完成手術
2023.09.15
【肺炎球菌疫苗】不要再局限於13價、23價疫苗了,20價肺炎疫苗可以接種了!
2023.08.28
【HPV疫苗】HPV有話說,男生在外要保護好自己!
2022.11.08
【宿便、腸瘜肉會變腸癌?】大腸瘜肉不可忽視!
2022.10.27
乳頭痕癢誤作濕疹 乳癌徵狀逐個講
2022.07.06
腫瘤科醫生戴燕萍 病人回饋溫暖醫者心
2022.04.14
【非常醫生】患中度弱聽無阻行醫救人決心 貼地俠醫:身體缺陷讓我更體會病人
2022.03.07
【公院轉私家為搵真銀?】毋忘做醫生初心 老兆雄:這裏可以跟病人「由唔明講到明」

馬上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接收最新服務及資訊。

如有任何醫療問題,歡迎聯繫我們、預約諮詢。

我們會使用cookies。請表示您是否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

一般查詢及服務預約

驗證碼